2008年4月15日 解放日报
本报讯(记者 杨群)或许所有的商业大楼都能像金茂大厦一样“高”。此“高”非彼“高”,指的是在商业楼宇节能降耗上的“高”明之处。在市发改委日前举办的上海中日建筑节能服务发展研讨会上,金茂大厦的节能管理经验“技惊四座”,被赞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金茂大厦的节能招究竟“高”在哪里?请看:从2003年到2007年,金茂大厦每百元收入的耗电量从7.5元减少到5.4元;每万元收入的耗水量从11.3立方米减少到7.2立方米。与此同时,2007年金茂大厦内酒店的平均入住率和写字楼出租率均比2003年时有所提高。这意味着,这座国内已经投运的最高商业建筑,正用最少的能耗量,创造出了更多的商业价值。
要做到这一点,离不开大厦投运多年来不断加入的节能技术改造和不断精细化的节能管理。例如,金茂大厦采取合同能源管理方式,依靠一家德国专业公司对大厦内的空调进行节能技术改造,由对方出资进行测试、设计和改造,节省的能源费用双方分享。7年来该项目为金茂大厦节约了能源开支194万元。此外,管理方还新装或调整了1000多个能源计量表,遍布大厦内每个“毛细血管”,对内部用能系统进行精细化计控,各部门耗能全都纳入考核之中。管理上也极为细致,就拿大厦内的96个厕所来说,对其灯光进行了严格的夜间管理,晚上10点到次日6点不再长明,只有当有人使用时才开启。这一细节就能每年节约10.5万度电。而这一切,对于大厦内的办公租户和酒店客人毫无影响。
金茂大厦相关工程总监表示,“节能不是不用能,而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与工业企业不同,商业单位在节能的同时,还得充分考虑“上帝”们的舒适度,因此要通过技术改造和管理优化,让每一度电、每一吨油物尽其用。
仔细想来,金茂大厦的这些节能高招,在沪上许多大型商业建筑中都可以借鉴。在不影响服务质量的前提下,节约下的能源,不仅能降低商业单位的运营成本,更对全市完成节能降耗任务贡献巨大。能源专家介绍,近年来上海的用能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生产型用能比重逐步下降,消费型用能比重则呈现快速上升,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商业单位节能已成当务之急。
日前,多部门联合召开的一次节能主题会议上,大型商业单位就被纳入了需牢牢盯住的重点用能单位之列。会上透露,今年起,将对本市5000平方米以上的超市、百货店,3000平方米以上的饭店、大浴场,以及交易额1亿元以上的批发市场等进行全面梳理。市经委有关负责人透露,将对这些商业用能“大块头”的能耗水平进行排队,按照同一业态比较其单位面积所用的能源,倒数30%的,将强制进行技术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