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吸引人才还靠自身实力

时间:2014-07-14     来源:农民日报
视力保护色:

“种业之都”科研体制求变引发热议——“京科九条”之辩

编者按:科技是种业发展之基。作为科研资源重要聚集地,北京市打造“种业之都”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日前,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加快推进科研机构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若干意见(试行)》(以下简称“京科九条”),以科研机构、科技体制为重点推行改革。“京科九条”将对北京市种业科研创新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尤其是,“京科九条”提出将科研成果转化收入的70%以上划归科研人员,是否会对育种人才“到企业去”产生不利影响?

本报记者采访了行业协会、科研机构及在京种企相关人员,以求解答——

“京科九条”与“到企业去”冲突吗?

科研人员:并不矛盾,以前是不鼓励个人办企业,现在为个人到企业去提供了可能。科研人员到企业去落实得如何,关键是有没有好的配套政策。

行业协会:有些科研单位育种人员在单位和企业之间犹豫,不愿意丢掉多年的事业身份。别说70%,即便拿出品种转让收入的50%给科研人员,也就不犹豫了,肯定没人到企业去。

企业高管:科研单位改革涉及定位问题,而企业作为商业化市场的主体,更关注的还是投入与产出,所有的科研投入都需要计算成本,未来吸引科技人才,要靠自身的综合实力。

中国种子集团副总经理田冰川——企业吸引人才还靠自身实力

近日,北京市科委审议通过了“京科九条”。此前,国办发文鼓励科研人员到企业去,而此次“京科九条”提出强化科研人员激励机制,尤其是建立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机制。对此,中国种子集团副总经理田冰川评价说:“‘京科九条’是一个非常大胆的文件,在科研机构聘任人才和予以激励方面推动力度很大,年薪工资、协议工资、股权激励以及70%以上转化所得归科技团队等,对于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会有明显作用。”

“京科九条”对于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的影响与其对企业的影响不尽相同。企业作为商业化市场主体,更关注的是投入与产出,所有的科研投入都需要计算成本。“企业如何激励,及激励的力度如何,更多的取决于企业自身的基础和实力。”田冰川说,“企业未来如何吸引科技人才?我认为,首先,要靠事业平台,第二靠产业转化实力,第三靠激励、奖励措施,第四靠合理有效的科技管理体系。总之,就是要靠企业自身综合实力。”

“京科九条”提出,今后还将试行科研机构科技成果公开交易制度,科技成果可以通过在技术市场挂牌等方式确定价格并实现交易。将企业培育为育种创新主体已是定局。面对这一趋势,田冰川表示:“作为企业,我们希望政策能在‘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和商业化育种体系构建等方面有更多细则和更大突破。”

中种集团在高起点建设企业商业化生物育种平台和以资本为纽带推进“产学研”合作等方面成效显著,在玉米、水稻、小麦等大田作物上与国家优势科研教学单位建立了紧密型战略合作,并以股权投资和科研投资等市场化方式进行优势互补。“我希望高层次的科技人才可以在中种集团的平台上展示自己的才华,为振兴民族种业做出贡献。”田冰川感慨道。

记者:王澎

http://szb.farmer.com.cn/nmrb/html/2014-07/14/nw.D110000nmrb_20140714_4-05.htm?div=-1

友情链接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10-24 13:2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