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宁波,这份“家业”不易守

时间:2013-07-22     来源:宁波ULIFE
视力保护色:

日前,《财富》杂志公布了2013“世界500强”排行榜,中化集团以718.24亿美元的收入第23次入围,排名第119,居全球最大贸易企业第3位。身为集团一份子的中化宁波(集团)有限公司亦颇感自豪。

作为中国中化集团公司控股子公司,中化宁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化宁波)过去的一年实现38.36亿元人民币的销售收入,这一数字虽不比2011年,但在欧美债务危机、冷媒行情下跌、燃料油需求不振、生产企业应对国际认证影响生产安排等不利因素随风而至的2012年,显然极为不易。

2013年,是刘建平从中化上海来到中化宁波的第4年。操持着这家已经步入壮年期的央企地方公司,刘建平却认为,不仅是简单的“守业”而已。

刘建平认为,自己来到宁波并不为简单地“守业”,“一味地停滞守业而不向前发展,就容易被市场淘汰。”

一块心病

始建于1958年的宁波农药厂,有着数十年农药、化工品生产经验。2001年,中化宁波听闻该厂改制的消息,萌生了心思。当时的中化宁波,正着手从单纯的商品贸易,向贸易、研发、生产一体化发展,控股农药厂恰能弥补其在实业经营领域上的空白。2002年,中化宁波正式出资51%控股农药厂项目,建立宁波中化化学品有限公司。

原以为能够立刻收效的化学品公司,上马后,效益始终不容乐观。2006年,因园区规划调整,被迫将该厂大部分的原药合成装置迁至连云港,成立连云港中化化学品有限公司,资深工人流失、管理欠妥、设备陈旧等原因,使得原本就差强人意的经营现状,越发雪上加霜。“从2007年投产开始,两个厂(宁波化学品和连云港化学品)就一直亏损。”

相较于集团下属的医药、制冷等多种创收盈利的业务,化学品公司连年亏损,成了刘建平来到中化宁波之后面对的重要难题,也渐渐成了他的一块心病。

“我来到这里(宁波)之后,决心做一些调整。”刘建平透露,原来化学品公司由多个领导同时管理,运行中责任难以落到实处,他迅速调整管理机制,责任到人,并将研发、生产、营销整合成一个“农化中心”,实现整体协调发展。尽管整顿工作并非一蹴而就,但在这一过程中,企业亏损数额已开始逐年下降。

“去年,这种亏损的局面才有所改观。”刘建平有些兴奋地表示,“今年4月,我们化学品(业务)终于扬眉吐气,扭亏为盈。”

心病还须心药医

这块暂且得到解决的心病,正是刘建平最为关心的公司发展的薄弱环节之一——生产等实业运营能力不足。

除此之外,战略发展思路模糊、内部管理薄弱两大问题,也是他初到宁波时,公司面临的最主要问题。这些直接制约着中化宁波突破发展的“天花板”。

针对上述问题,刘建平与公司领导层共同协商,明确提出了“三步走”战略发展目标——第一阶段:利润突破2亿元;销售收入达到50亿元;第二阶段:利润迈上5亿元台阶,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第三阶段:利润突破10亿大关,销售收入达到200亿元。2013年,正是公司完成“三步走”第一阶段任务的关键年。

“差异化经营理念”随即而生。“比一般国内企业更加国际化,比生产企业更加市场化,比一般外贸易企业更加专业化,比跨国企业更加本土化。”猛看之下,稍显空洞的四化理念,在刘建平的解释下,立刻变得实际且鲜明起来。

在宁波,以外贸经营为主的公司数不胜数,中化宁波能够底气十足地表示,“比他们更加国际化。”刘建平颇为自豪地介绍,“首先,市场更加国际化。我们的市场中,国外市场占据了80%,世界各大洲都有我们的客户,面对国际化的客户,我们的产品也更加国际化;研发技术人才更加国际化,我们有‘海归派’以及专业的外籍研发人员,这些漂洋过海的研发人才带来了国际化的新思想。加之我们有国际化的经营理念。”与此同时,“生产企业往往只关注产品的生产,而我们可以从全世界组织原料,比如可以从韩国买原料,在国内进行加工,然后卖到美国、英国等地。这些优势,一些传统的生产企业很难具备,这就是比生产企业更加市场化。”“比一般外贸易企业更加专业化,比跨国企业更加本土化”的经营理念,由此可见一斑。

2012年以来,为进一步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结合一年一度的战略规划滚动修订,公司提出围绕“微笑曲线”两端下功夫,持续发挥登记、注册、认证、专利、品牌等核心优势,在“微笑曲线”底端花力气,将本增效,从而实现公司可持续发展。“宁波约有超过1万家外贸企业,其中有实际盈利的为数不多,在为数不多的这部分企业中,能够持续、稳定、健康经营的又凤毛麟角。”刘建平说,中化宁波也许不及很多民营外贸企业灵活自由,但却始终致力于打造长青基业。

3年间,多管齐下,三大病症逐步得以“医治”,公司经营业绩稳中求进。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2010年,公司销售收入突破30亿元,同比增长22%,利润超过1.6亿元,同比增长10%。

2011年,公司销售收入近40亿元,同比增长26%,利润超过1.7亿元,同比增长近10%,创历史新高。

2012年,虽受各方面不利因素影响,公司销售收入依旧实现38亿元,实现利润1.3亿多元。

自1987年成立以来,中化宁波的“家底”越积越厚,刘建平到来后,并未坐享其成,啃老本,反是默默耕耘,刷新了不少纪录。在中化集团授予其创业楷模的一篇报道中更将其称为“温和而坚毅的改革者”。“人常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味地停滞守业而不向前发展,就容易被市场淘汰,被竞争者挤掉。”谈到守业与创业的问题,刘建平如是说。

在他看来,目前中化宁波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包括“走出去”力度不够大、实业管理能力薄弱等问题,而公司或可通过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新兴市场、强强联合、深化差异化竞争战略等方式,稳步向前。

作者:王日艳

友情链接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10-24 13:2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