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20次入围世界500强企业的危机感 |
时间:2011-01-21 来源:英才 视力保护色: |
连续20次入围世界500强企业的危机感 刚刚过完60岁生日的中国中化集团公司,再一次入围《财富》全球500强企业。从1989年首次入围算起,已20次。提起“独领风骚”的秘诀,总裁刘德树的解释是,“企业一定要保持很强的危机感,对外部环境的变化非常关注、非常敏感,能根据变化的需要,及时进行调整和创新,不断去培育和发展核心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昙花一现。”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是中化集团的内部名言,也诠释着刘德树谨慎的管理风格。2010年,由必和必拓收购加拿大钾肥公司为导火索,燃起的那场沸沸扬扬的国际钾肥大战,最终中化集团能够独善其身,或许就是源于刘德树步步为营的管理模式。 由于起家于“外贸公司”,中化集团在“外部扩张”上更是不拘一格,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在美国等地收购企业,投资建厂,可谓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先行者。但是刘德树却说,“中化目前的国际化还处于初步阶段,我们的国际化之路还很长。” 用刘德树自己的话来说,“内部管理”和“外部扩张”是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两个轮子。正是这一战略才使得中化从外贸企业成功转型为能源、农业、化工等产业领域的“主力军”型企业,实现了艰难的蝉蜕。“传统的进出口代理经营模式走到了穷途末路,我们必须寻求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新经营模式,否则就是死亡。”刘德树说。 如今,中化集团已经转型为一家产业服务型企业,围绕能源、农业和化工三大核心领域,通过上下延伸和国内外延伸,建立完善的产业链,形成有限相关多元化、各板块协同发展的经营格局,在市场上形成了一定的竞争优势。但是,“我们不能单纯依靠自身的积累,也不能搞‘大而全、小而全’的全能型经营模式,更不能盲目‘上项目、办实业’。”刘德树将中化集团的成功转型称为“再造中化”。不过,虽然转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刘德树却认为“中化的产业基础还很薄弱,主营业务在相关产业中的地位还不稳固。”用他的话来形容,就是依然“在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