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把手教会农民施肥 |
时间:2007-06-04 来源: 视力保护色: |
2007年6月3日 经济日报 本报记者 王胜颜 “化肥多施点好”,这是种了几十年地的山东省苍山县东辋镇刑家村村民葛成利固有的观念。当蔬菜瓜果长势不好时,他首先想到的是肥施得不够。可他拿着长得发蔫的甜瓜苗展示给前来指导的中国农科院专家白由””路时, 这是前不久发生在由中化公司专门组织的为农服务活动中的一幕。中化公司作为中国最大的化肥产品供应商和经销商,2006年化肥销量超过1200万吨。然而在调查中,中化公司发现客户群中有相当一部分施肥观念错误,像葛成利这样的农民不在少数。在山东临沂参加现场服务的中化公司有关领导告诉记者:“千万不要低估错误施肥带来的后果,错误施肥造成的直接和间接后果是,提高了成本,化肥利用率平均不足30%;污染了土壤,使土壤板结,造成氮过剩、磷富有、钾缺少,中微量元素不足;农民钱没少花,肥没少施,力没少出,粮没多打。”白博士所说的矫正办法正是中化公司在山东临沂等地进行试点,并计划于年内在全国大范围推广的测土配方服务。 测土配方这个词在刑家村知道的村民很少,村支书崔成功是其中的一位。早在几年前,中化在山东临沂组织了测土配方的试点。作为村里的科技带头人,崔成功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按照中化公司的思路实施,果然化肥施得少了,而瓜果蔬菜却长得好了。 究竟什么是测土配方呢?中化公司的特邀专家、长期扎根农村的林继雄告诉记者:“对土壤中的有效养分进行测试,了解土壤养分与含量的状况,这就是测土;然后根据当年要种植的作物预计要达到的产量,这种作物的需肥规律及土壤养分状况,计算出需要的各种肥料及用量,这就是配方;把所需要的各种肥料进行合理安排,做基肥、种肥和追肥施用,这就是施肥。” 测土配方施肥完全是对原来传统施肥理念的纠正,因此要让接受着传统施肥观的农民马上接受它,要下一番功夫。每年,中化公司在全国范围内都要开展500场以上的测土配方培训活动,服务的农民超过200万左右。记者在临沂中化山东肥业有限公司厂区,聆听了一堂农科院专家讲授的课程。来听课的都是各村的科技骨干,回去之后会有更多的农民从他们那里获取相关知识,其覆盖面更广。 现场的气氛十分热烈,专家们根据采集的土壤样本,仔细分析了土壤的各元素含量,用通俗易懂的言语,深入浅出地讲解平衡施肥技术,作物养分不足的症状以及补救措施,农民们纷纷把日常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专家们耐心地给予解答。 通过培训让广大农民接受新施肥观念是一方面,关键还在于实际操作。测土配方的技术性很强,需要尖端的设备,一般农民借助自身力量无法完成测量。中化专门在全国各地组建了测土配方施肥实验室和服务站,山东临沂的服务站就设立在中化山东肥业有限公司的厂区。服务站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每年可以测土两万份。 服务站往下都设有服务点。大多服务点设在乡镇甚至进村,直接面向农民。农民们把自家地里的土壤送到服务点,服务点再送到服务站,大约一周的时间服务站的检测结果就会出来,反馈回服务点。记者在服务站随手拿起一份沂南县河东村张学光家的土壤检测报告,上面清楚地表明张家的土壤是结构性的失衡,氮多了而钾少了,报告建议在今后要适当减少氮肥的施量,多补充钾肥。 测土对于土壤的选取也甚为关键,在刑家村,记者跟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