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化氢氨醇一体化解决方案亮相国际氢能大会 |
时间:2025-04-09 来源: 视力保护色: |
在“双碳”背景下,电解水制氢技术是实现低碳高效氢能源利用,推动清洁能源大规模应用的关键技术,电解水制氢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近日,中国中化旗下蓝星北化机协同西南院携电解水制氢创新解决方案,亮相2025国际氢能大会暨国际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展览会。 电解水制氢 新能源版图的绿色引警 氢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可再生二次能源,其燃烧或电化学反应的产物仅为水,无温室气体排放,可用于交通、工业、电力、建筑等多个领域,尤其在重工业(如冶金、化工)和长距离运输中具有显著优势。氢能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路径,电解水制氢未来可能成为清洁能源的新主流。 氢能根据生产来源可以划分成“灰氢”“蓝氢”“绿氢”三类。“灰氢”是指通过化石燃料如石油、天然气和煤制取氢气,制氢成本较低但碳排放量大;“蓝氢”是指利用化石燃料制氢,同时配合碳捕捉和碳封存技术,碳排放强度相对较低但捕集成本较高;“绿氢”是指采用风电、水电、太阳能、核电等可再生能源电解制氢,制氢过程完全没有碳排放,是最清洁的氢。 近年来,国内制氢总规模保持快速增长势头,预计到2030年,我国制氢年产量将达到5300万吨;到2050年,我国可再生能源电解制氢,即“绿氢”,比例将达到70%。当前,国内氢能产业正处于从技术示范向商业化过渡的关键阶段。 氢氨醇一体化解决方案 奏响“零碳”强音 本届国际氢能大会上,蓝星北化机联合西南院携高电密常压碱性水电解槽、PEM(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装置等产品实物,以及大规模风光制氢装置、5000吨/年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装置、60000吨/年氢制合成氨装置等三组产品3D模型亮相展会。这是中国中化旗下企业首次向行业正式展出氢氨醇一体化解决方案。 高电密常压碱性水电解槽
PEM电解水制氢装置 PEM电解水制氢装置电解槽整体结构紧凑,可有效节省占地空间。该设备适用于电流密度高、功率响应范围较大的纯水电解制氢场景,可匹配大规模碱性水制氢装置,补足低负荷运行需求。 大规模风光制氢装置 大规模风光制氢装置单台氢气产能最高可达3000标准立方米/时,成套装置产能最高可达20000标准立方米/时。该装置安全稳定,其运行能效、适用范围、应答速度和精度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在满足项目下游氢气需求的同时,该装置还能根据光伏及风力发电出力变化,在10%-110%范围内对电解槽氢气产能进行动态调整。 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装置 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装置采用西南院“低能耗两段式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技术”,搭配专有催化剂,使氢气和二氧化碳在5.0-8.0兆帕、220-280℃的条件下合成甲醇。 运行数据显示,该技术使氢气总转化率、二氧化碳总转化率和甲醇总选择性均大于99%。 氢制合成氨装置 氢制合成氨装置采用低压氨合成工艺,使氢气和氮气在10-14兆帕、400-500℃条件下生成氨(绿氨),再经低温分离得到液氨。 绿氨可用作绿色燃料,也可用于下游产品原料,还可以作为绿氢的载体,通过氨分解制氢可实现绿氢的存储与运输。 在工艺设置上,该装置采用柔性生产配置和控制方案,即使电力波动,也能保障连续稳定运行,同时确保整体经济性最优。 厚植行业 步履不停 蓝星北化机作为深耕电解技术领域的资深企业,自上世纪70年代起涉足氯碱电解领域。随着电解水制氢市场法律法规持续完善,蓝星北化机积极推广新型适用技术,全力推动绿氢行业健康发展。 在氢能领域,蓝星北化机布局覆盖全产业链,拥有电极、电解槽及电解水制氢等核心工艺技术。此外,蓝星北化机还成功将烧碱电解技术转化应用于电解水制氢。 自2006年进入国际市场以来,蓝星北化机已经在23个国家和地区建有39套装置,是全球三大电解成套技术提供商之一,并成为中国氯碱协会常任理事单位以及欧洲、北美等地氯碱协会会员。 截至目前,蓝星北化机生产制造氯碱装备总量超过2400万吨(按100%烧碱产能计),通过氯碱电解过程每年实际产氢气约60万吨,为行业可持续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中国中化将继续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助力能源结构优化和“双碳”目标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