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加速度 中化农业MAP解锁科技春耕新图景 |
时间:2025-02-25 来源:中国中化 视力保护色: |
农业现代化,关键在农业科技现代化。日前,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春耕专题关注了中国中化旗下中化农业MAP的精准农业“黑科技”,介绍精准农业技术解决种植痛点,助力实现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以及农管机械化、轻简化和智慧化的生动案例。 农机农技相结合 科技助耕,“新”中有“数” 安徽省阜南县是种粮大县,眼下,县里的128万亩冬小麦已进入返青期,也是春管的关键时期。入冬以来,由于降雨偏少,小麦长势差别很大,长势弱的小麦需要及时追肥,而常规的整体追肥的做法成本较高。 为帮助种植户解决这一难题,中化农业MAP阜南中心今年首次引入多光谱无人机。通过光谱指数分析作物的苗情长势,并生成精准的施肥处方图,进而实现自动变量施肥。 除多光谱无人机以外,阜南中心还首次把带有精准导航功能的自走式植保机运用到除草和病虫害防治作业中,不仅保证了除草和茎基部病害防治的大水量要求,还有效避免了药剂的重喷、漏喷。 将农机与农技相结合,是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中化农业MAP持续开展科技探索,一方面积极推广水肥一体化全程解决方案,另一方面持续引进国内外先进农机设备,以匹配现代农业种植技术提升的需求,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精准度,为提高粮食单产发挥关键作用。 今年以来,中化农业MAP围绕“保春耕”工作重点,还系统部署了农资储备、全程技术解决方案推广、一体化供应链体系建设以及农服农产联动等多项服务“三农”的非常规之举,致力于帮助各地农户提高种植水平。 强化农服农产联动 助农“种好粮、卖好价” 今年,中化农业MAP重点聚焦下游终端品质原粮需求,强化农业田间服务和农产品销售服务的高度联动,提升团队全程服务能力,帮助农民“种出好品质,卖出好价钱”。 中化农业MAP与吉林省农业农村厅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战略,联合实施“联百村带千社惠万家农业社会化服务专项行动”。通过创新开展粮食高产擂台赛,重点打造“水肥一体化+密植”技术集成示范体系,深化绿色高效技术应用,构建病虫害智能防控网络,配套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 此外,中化农业MAP通过创新服务模式和技术支持,致力于为农户打通农业生产的“最后一公里”。今年4月,中化农业MAP将举办“吉林省高产竞赛春耕演示会”,现场展示MAP种植标准化落地方法和先进农机耕种过程,预计吸引全省种植大户、村集体代表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参与。 此外,中化农业MAP还计划于今年在吉林乾安、九台、农安建设3个示范农场,通过聚焦大面积单产提升和种植业绿色发展,着力构建以稳定的农田供水系统、滴灌水肥精准施用系统和玉米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技术模式为支撑的先进管理体系,全力发展、应用农业新质生产力,探索形成粮油作物大面积增产的MAP模式。 农机智慧双驱动 解锁吨半粮节水增效新路径 中化农业MAP重点在整合农机服务和智慧农业灌溉服务方面发力,进一步为农民提供增值服务。 在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传统灌溉模式以低效的大水漫灌和喷灌系统为主,叠加粗放的施肥方式,严重制约作物产量提升。尽管滴灌技术具备节水增产潜力,但因单季铺设成本高、滴灌带易损毁及缺乏配套机械等问题难以推广,且现有技术未实现水肥协同优化。 中化农业MAP基于内蒙古与西北地区的精准灌溉经验,创新推出“一铺两用”水肥一体化技术体系,通过机械设备改造及种植模式优化,结合品种筛选、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水肥精准调控等关键技术集成,构建全生育期增效方案。 该技术突破了滴灌带多季复用的瓶颈,降低了人工与资源成本,推动两季作物水肥精准管理,助力实现冬小麦-夏玉米全年“吨半粮”的高产目标,为轮作区节水增效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系统化解决方案。 推广种子包衣技术 助力小麦单产提升 种子包衣技术是提升小麦单产的关键措施之一。中化农业MAP兰考技术服务中心通过引进先进的高通量批次式包衣机,为种植户提供高效的小麦包衣服务,确保种子苗齐、苗壮、苗全。 该包衣设备每小时可完成8至10吨种子包衣,采用精量喷药系统,使包衣效果更加均匀,减少农药浪费。此外,该设备还具备种衣剂成膜和阴干处理功能,使种子可直接装袋播种,减少了阴干堆放场地和人工成本。 与此同时,中化农业MAP深挖冬小麦-夏玉米种植技术痛点,通过多样化高产技术集成,构建了冬小麦-夏玉米水肥一体化高产创建技术体系。 仓廪实,天下安。中国中化始终坚持以科技为春耕保驾护航,助力夯实粮食丰收根基。 |